(资料图)

本周观点1)在上海车展和五一节前购车旺季的利好下,4-5月乘用车市场的观望需求有望转化为实际成交,带动销量提升;2)在智能化、电动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制造将同步发力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开拓。我们持续关注:传统零部件国产替代,包括内外饰、车灯等;技术突破带动产业成长,包括域控、线控底盘、一体化压铸、空悬等;以及800V高压等具备领先优势的子领域。3)商用车23年将迎来复苏,看好龙头企业盈利恢复。

子行业观点1)乘用车:深蓝S7、哈弗枭龙、极氪X、小鹏G6等新车型亮相上海车展,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性能、外观、内外饰等方面均具备优异表现,吸引了不少海外经销商关注。当前阶段,自主车企的技术能力已是齐头并进,未来新车定价或成为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小鹏于车展发布“扶摇“架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达80%,采用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前后一体式铝车身,有效节省5%的车内空间占用,降低制造成本。2)零部件:车展中零部件企业展出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同样围绕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两大主线。

伯特利带来的WCBS2.0系统采用双液压动力单元、可扩展双控冗余设计,在任意电气系统单点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减速度≧0.8g,从而能够满足L3、L4阶自动驾驶的更高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同时,WCBS2.0能够实现冗余模式的ABS功能不受驾驶员介入影响、具备ESC功能,并通过集成IMU传感器节省制造成本,公司预计将于2024年正式实现量产。

重点公司及动态公司推荐:1)比亚迪:23年为新车型大年,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2)星宇股份:23年新能源订单将开始放量;3)科博达:底盘控制器业务发力,配套强势品牌驱动业绩兑现;4)中国重汽H:成本控制强化,行业回暖下将释放可观的利润弹性。5)福田汽车:轻装上阵,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复苏。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致需求不足;芯片短缺问题持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