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音频关注节目吧!
5月19日大理市委政法委、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结合2023年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推出《城市进行时•政法篇》,本期节目嘉宾:大理州律师协会法治宣讲团成员、云南凌云(大理)律师事务所律师邱世煌,和您一起关注:游客不文明,动物很受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邱世煌
大理州律师协会法治宣讲团成员、云南凌云(大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5月4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谷”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称,罗某某(女,65岁)于5月3日10时5分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参观时,向大熊猫室外活动场投掷玉米芯。鉴于罗某某的不文明参观和对大熊猫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禁止其终生再次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含熊猫谷)参观。
老年女子向大熊猫投喂玉米芯
据网友反映,5月3日上午10时许,在大熊猫基地内,一位老年女子将吃完的玉米芯扔到了大熊猫“梅兰”的院子里。“梅兰”一开始被扔进来的玉米芯吓了一跳,后来闻了闻觉得可以吃,于是舔了两口便吃了起来。有游客随即向安保人员反映此事,但“梅兰”已经将这根玉米芯吃完。所幸经饲养员第一时间检查观察后,确认“梅兰”的身体情况正常无异样。
明文规定:大熊猫基地禁止游客投喂
近一个月以来,成都大熊猫基地已发布8例不文明行为通报,其中2人被禁止1年内再次进入熊猫基地参观,5人被通报批评,而向大熊猫投掷玉米芯的罗某某是该基地首位被终生禁止进入熊猫基地参观的游客。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官网游览须知中,明确规定游客“禁止向动物投掷、喂食任何物品”。
游客“黑名单”管理措施
2015年,我国出台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游客不文明行为产生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会被列入“黑名单”,信息保存期限为一至两年,并向社会公布。如今,不少景区景点纷纷实行“黑名单”的管理措施,对不文明行为游客做出永久或一定期限内禁止游览、参观的处罚。“黑名单”机制,让不文明的人承担起代价,同时还具有警示和引导的作用,警示其他游客不文明旅游的代价,引导游客文明出游。
律师说法:
成都大熊猫基地的通报批评没有对涉事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透露,这种通报批评主要是对不文明行为的一种警示、教育作用,应当予以鼓励支持。换一个角度来讲,种种不文明行为,究其原因是游客对旅游法、景区管理制度的漠视。由此,游客也终将要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代价。《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因投喂等不文明的行为导致动物受伤甚至死亡,实施这些行为的游客很可能会因为侵权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管理部门如何加强管理?
增加工作人员巡视,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由园区和有关执法部门进行处罚。园区作为管理者,应当要承担责任,防止动物的安宁受到侵扰。比如在园区设立醒目的标识与文字,提示劝导游客文明游园。还可以在园区内设有“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最近发生在园区里真实的不文明事件进行曝光,对游客起到警示作用;地方性法规中也可以对游客的权利进行规定。
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文明无小事,处处可彰显
希望游客朋友在带走好心情的同时
也留下一个文明好形象
城市进行时
《城市进行时》节目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0:00(首播)
21:00——22:00(重播)
关注方式:
1、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
2、手机下载“蜻蜓FM收音机”“喜马拉雅”等APP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特别提醒→
我们的部分配图、文字等来自网络,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编辑:晋恺 陈丝华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